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是個人永遠的精神追求

什麽是知足?漢語詞語,意為自知滿足,不作過分的企求。語出《道德經》。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這個概念存在人類的生活,體現於人類的生活中,與每個人感觀的思維並存。只要人活得輕松,時刻記住自己擁有多少,能做多少事情,而不要埋怨自己的缺點。因為盡管貧窮,但是人擁有快樂、健康,比很多人幸福多了。不要怨天尤人,要盡情享受自己的福分,努力做到受之無愧,免得福分不能增加反而被全部帶走史雲遜護髮中心
  
  古人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善比,德比於上,物比於下。德比於上故知恥;物比於下則知足”。這是告訴人們道德操守、思想品德方面應和自己之上的比;欲望享受、生活物質應和自己之下的人比。
  
  人生,就是生老病死,傳宗接代,吃飯幹活兒,幹活兒吃飯,這樣壹輩輩地周而復始反反復復地輪回。人生就是這樣,就是知道自己的腳,知道自己該往哪走,走的快了還是慢了。當然是有基準的,那就是自己是否快樂,許多東西都是無底洞,填到死,妳也填不滿的。所以,作為最普通的最平常的老百姓並沒有過多的過分的追求和渴望,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無災無難,鍋裏有碗飯吃,老人健康長壽,兒女活潑可愛,壹生足矣!
  
  人生很多東西都是矛盾的。怎樣把握這個線,這個點,這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深思和探討的。
  
  那麽,人生知足才是幸福的哲理有那麽些?做人應該擁有壹顆知足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八點:
  
  知足之心是壹種人生的修養。知足是人生修養的高境界,虛懷若谷,最能顯示出壹個人的度量,《道德經》曰:“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所謂的生活上“萬事如意”、仕途上“步步高升”當然只能是壹種美好的願望,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古人雲:“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邊雲卷雲舒。”知道滿足的人就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險惡,這樣人的名譽與利益才可以保持長久。知足就是對已經得到的生活或者願望感到滿足。知足就是客觀地認識和準確地判斷已經實現的目標和願望,並充分肯定目前的狀態,從而始終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知足”不是壹般意義的不求進取,人們在限度之內保持壹定的欲望,或許是壹種進步的動力,向上的助推器。但是壹定要把握住“度”,要采取常規下允許的手段史雲遜護髮中心
  
  知足之心是壹種理性的心態。知足者能夠在無窮的需求與有限獲取之間找到平衡點,從而尋求壹種自我滿足感。讓心靈得到壹份寧靜,讓心態得到壹種平衡,讓人生得到更多的快樂。尤其是在遇不平事,不公平待遇,心情感到委屈,憋悶或心理不平衡時,多想想,多品味幾遍這幾個字,也許很快就能使心情輕松平和起來,將心中的不悅之情,滿腹怨恨之氣,在心平氣和悄悄釋然,使心情由壞變好,達到神安又氣順,消消氣功能還是有的。知足常樂,無疑是壹劑心靈的良藥,幫助人生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壹個良好的心態。萬事萬物不會完美,人生在世十有八九會遇見不順心不合意的事情,正確的直視挫折痛苦,他將不是壹件壞事,或許正是因為妳經歷了這些磨難後,才會比別人更懂得珍惜,更懂得付出,更懂得理解與寬容。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裏,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趟不過去的河,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臺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其實知足就是永葆有壹種平常的心態。只有保持壹種知足的心態,生活才感到有滋有味,才感到人生的快樂,人與人之間才不會因利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才能和諧相處,共享人生天倫之樂。
  
  知足之心是壹種寬敞的心胸。人的壹生就是在永不滿足的奮爭中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不停的追求中度過的。目標定的過高過大不切實際反而會給人增添煩惱和挫敗感。所以,欲壑難填永不滿足和眼高手低的投機者就會煩惱無限。到了壹定時候,適可而止,知足常樂才是明智的選擇。只有保持壹種知足的心態,生活才感到有滋有味,才感到人生的快樂,人與人之間才不會因利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才能和諧相處,共享人生天倫之樂。人應該知足,承認和滿足現狀不失為壹種自我解脫的方式。知足者想問題、做事情能夠順其自然,保持壹份淡然的心境,並樂在其中。這並不是削弱人的鬥誌和進取精神,在知足的樂觀和平靜中,認真洞察取得的成功,總結經驗,而後樂於進取,樂於開拓,為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準備。知足常樂,是個人永遠的精神追求史雲遜
  
  知足之心是壹種思想的境界。諸葛亮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終幫玄德成就三國鼎立之勢,占天下壹席,自己也“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只因他為民而知不足,成就了天下,也成就了自己。知足,這是中國人做人的壹種境界,這說明人獲得滿足和快樂並不那麽困難,關鍵取決於人的精神狀況。知足的人欲望很低,或者自己不願受欲望所控制,他把欲望看作是壹種可大可小、可有可無的東西,能夠實現壹點就已經福分不淺,如果不能實現,也毫不在意,放棄或轉移到其它方面就是了。對於生活、金錢、地位,向最低下的人看齊,則可知足常樂;向最高的人看齊,則會煩惱,長期下去有損健康。在順境中較易做到知足常樂,在逆境中尤須學會知足常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